今年以来,本市公安交管部门持续推进非机动车乱骑行专项整治。为破解快递外卖行业的“职业违法”难题,除加强街面执法外,公安交管部门采取多项综合管理措施,尤其强化对企业、站点源头的管理,构建形成“数据支撑 +精细管理+共建自治”的治理体系。
截至目前,全市涉快递外卖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违法量及事故死亡人数,同比分别下降 14.8%和42.9%。
给骑手、站点和企业贴 “电子标签”
面对全市数十万外卖骑手的管理难题,上海公安交管部门借助科技手段,打造 “快递外卖行业非机动车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”,将骑手、车辆、企业数据全量汇聚,通过算法模型生成 “高风险企业”“违法高发站点”“问题骑手” 等清单,提升的管理的精准度和针对性。
“信息系统就像一个‘数字听诊器’。” 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勤务支队副支队长岑伟龙介绍,平台通过分析违法次数、事故率、号牌使用等 10 余项指标,对骑手、站点、企业进行动态评级。
骑手层面,以 “绿、黄、红” 三色安全码,标注安全等级——绿码为合规骑手,黄码提示需培训,红码则纳入行业禁限名单。骑手可通过“随申办App”实时查询自己的安全码,实现 “一人一码、动态可溯。
站点层面,实行星级动态评级制度,5星为最优,1星最差,低星级的站点将成为重点监管对象。
企业层面,则划分为 “高风险”“低风险” 两类,高风险企业需定期向公安交管部门报告整改情况。
目前,该系统已累计生成高风险企业清单 27 家次、违法高发站点 156 个,为源头治理提供精准靶向。
从 “罚骑手”到“追企业”
除了加强路面执法外,上海公安交管部门进一步将管理触角延伸至企业和站点,建立 “企业—站点—骑手”三级责任链——在严管骑手交通违法的基础上,对站点和企业采取“限时督改”和“源头查处”等梯次管理策略,拧紧责任链,不断压实其交通安全主体责任。
根据《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》相关规定,公安交管部门将对“低星级站点”及“高风险企业”开展约谈调查,并根据调查结果,针对性督导站点和企业开展“限时整改”;对拒不整改的,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。今年以来,全市已累计查处未履行管理义务的站点 203 家次、企业 13 家次。
今年5月1日,杨浦区本溪路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逆向行驶事故,骑手与摩托车相撞致对方骨折。调查发现,骑手所属物流公司未履行管理义务,存在“未督促使用专用号牌”“未开展安全培训” 等问题。交管部门不仅对骑手进行处罚,还责令企业限期整改,并处以1万元罚款。
对于骑手,公安交管部门实行 “安全码—从业资格” 挂钩机制:新入职骑手必须持绿码上岗,红码骑手将被暂停派单,并纳入行业禁限名单,直至通过安全培训转为绿码。目前,已有420余名骑手因多次违法被 “停单”。
在专业人士看来,路面执法结合源头追责的管理模式,能有效倒逼快递外卖企业从 “重效率轻安全”向“安全优先”转变。来自公安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,被列入高风险清单的企业,经过整改后,骑手违法率平均下降 38%。
算法优化让骑手 “不赶时间”
为推动企业主动履责,上海公安交管部门联合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修订《上海市同城配送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自律公约》,本市22家平台企业已全部签约。
据悉,公约核心在于打破 “唯时效论”的考核导向,明确“站点业务考核等级不得高于安全等级”,迫使企业优化配送算法。
“叮咚买菜” 安全负责人俞虢伟举例,企业将安全指标在考核中的占比提升至 45%,对连续两月安全等级不达标的站点负责人问责,并利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,置换老旧车辆1.2万辆。算法优化后,骑手平均配送时间延长10%,但违法率下降了 25%。
其他企业也纷纷推出创新举措:“饿了么”取消超时扣款,延长配送时间,通过弹性调度减少骑手赶时间现象;“美团”建立“安全分”体系,将守法骑行里程与收入挂钩,安全分高的骑手可优先接单;“顺丰”设立 “荣耀骑手” 团队,将优质订单向安全表现突出的骑手倾斜专业股票配资价格,今年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 45%。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