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论点是:期货/交易市场的长期稳定盈利,无法通过“大道至简”或“一招鲜”实现,而是建立在庞大、深刻、融会贯通的认知体系之上。 成功的交易者是“博”而“精”的杂家,而非只会一技的专家。1. 驳斥“大道至简”与“一招鲜”“永远不要相信大道至简,也不要觉得越简单越好”解读: 他反对的是将复杂系统简单化的懒惰思维。“大道至简”是哲学和美学上的至高境界,但交易市场是一个由无数参与者(人性)、宏观政策、产业供需、资金情绪等构成的复杂自适应系统。试图用一个简单的指标或规则(如“金叉买,死叉卖”)去概括这个系统,无疑是危险的。这里的“简单”指的是“认知的匮乏”股票配资程序,而非“策略的简洁”。“认知不足知行合一只能赚一段时间的钱,并不能长久,运气的概率大。”解读: 这句话是点睛之笔。很多人执行力很强,能坚持一个简单策略。在市场的某个特定阶段(如单边牛市),这个策略可能非常有效,让他误以为自己“知行合一”成功了。但这更像是“守株待兔”,赚的是行情风格匹配的钱(运气)。一旦市场风格切换(兔再也不撞树了),缺乏深层认知的他无法理解变化,之前所有的“知”和“行”都会失效,导致巨额亏损。2. 描绘成功者的画像“真正能长期盈利的人,一定是多方面认知都有深度的理解跟经验,才能在这个市场有应变能力。”解读: 这是大佬提出的正面标准。“应变能力”是关键词。市场永远在变,没有一种策略能永久有效。盈利者需要的是:多方面认知: 包括技术分析、基本面分析、宏观经济学、产业知识、交易心理学、资金管理等。深度理解与经验: 不是泛泛知道,而是深刻理解其内核,并通过大量实战积累盘感,知道在何种环境下适用何种工具。3. 详解“一招鲜”的致命缺陷“他说他认识的一招鲜的人,坚持不了几年,市场稍微变一点点,仓位控制不好,他的结果就是惨不忍睹。”解读: 这里指出了“一招鲜”的两个死穴:环境适应性差: “市场稍微变一点点”,比如从趋势市变为震荡市,趋势跟踪系统就会连续止损直至崩溃。风险管理的缺失: “仓位控制不好”是致命伤。单一策略使用者往往缺乏对风险的多维度理解,容易在策略失效时因仓位过重而遭遇毁灭性打击。4. 批判市场流行的谬误“很多人到处宣扬,大道至简,一招鲜,什么死磕一个招式,就能在这个市场当提款机。”解读: 大佬批判的是那些卖课、卖软件、营造“成功人设”的江湖骗子。这种说法之所以有市场,因为它迎合了人性渴望“捷径”和“轻松赚钱”的弱点。5. 提出更深刻的问题:为什么老手也亏钱?“当下的人不缺悟道的,也不缺执行力强的人...这个市场磨了十年八年的人...为什么还是亏呢?就是很多知识认知技术还不够成熟,不够灵活运用。”解读: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观察。十年经验如果只是“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十次”,那毫无意义。亏损的老手问题在于:认知深度不够: 可能只知道技术指标的用法,却不理解其背后的统计学意义和适用前提。无法灵活运用: 知识是孤立的,无法形成网络,不能根据当下市场情况灵活地组合、调整甚至放弃某些技术。他们缺乏的是“思考的框架”,而非“具体的招数”。6. 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路径“一定要把技术练到极致,并且要精15种以上的技术,然后再慢慢融会贯通。”解读: “15种”是一个概数,意思是需要掌握一个庞大的技术工具箱。这个工具箱里要有应对不同市况的工具:趋势型的、震荡型的、量能的、情绪的、周期的等等。先“精”每一项,再“融会贯通”,才能形成真正的交易直觉。“一眼看出多种可能性,执行时要第一时间评估风险的大小。”解读: 这是认知叠加后的结果。看到当前K线,不再是只有一个“看多”或“看空”的简单结论,而是能瞬间推演出几种可能的后续走法( Scenario Analysis,情景分析)。在执行交易前,本能地就会去评估每种走法对应的风险收益比,从而决定仓位的轻重和止损的设置。这从“赌博”变成了“概率游戏”。7. 最终精髓:技术是洞察人性和规律的透镜“为什么要精于技术,因为有人用,就有一定的规律,而市场真正的精髓就是规律...”解读: 技术分析的本质不是图形魔法,而是透过价格行为研究市场参与者的集体心理和行为模式(人性)。因为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有规律可循,所以价格图表上才会呈现某些反复出现的模式。“缺乏技术,你的视觉角度观察市场时就缺乏灵敏度,观察就是走马观花,深入不了人性的角度考虑。”解读: 最后一句升华为哲学高度。技术不是你交易的圣经股票配资程序,而是你观察市场的“显微镜”和“望远镜”。没有这个工具,你看到的只是价格的杂乱波动(走马观花)。拥有高超而丰富的技术,你才能穿透价格,看到背后多空双方的博弈、力量的消长、情绪的蔓延与衰退,从而从“人性”这个根源上去理解市场。结论这段话,是对交易事业极其负责任和深刻的阐述。彻底否定了通过“寻找圣杯”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性,而是指出了一条更艰难、更漫长但唯一可能成功的路:通过无止境的学习和实践,构建一个庞大、深邃、有机的认知体系,最终达到“无招胜有招”的境界——那不是因为招式简单,而是因为内化了所有招式,并能随心所欲、因时而动。 这对于任何领域的成功都有借鉴意义:真正的精通,来自于对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和驾驭,而非对简单的肤浅追求。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